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“天骄心理系列丛书”在组稿的时候我就听说了。当有人与我谈及此书,问我有什么看法时,我说了不少反对的意见。因为尽管听说这套书很特别,是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,但我认为,“实例”恐怕并不实,“理论”也难免不枯燥。我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很巧,在我考了高中的那个暑假,我突然间对哲学、心理一类的书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--或许是看关于心理医生的电视剧太多了的缘故。为了这个,我经常往书店跑,看到了不少形式的心理方面的书,其中大多数是乏味的纯理论读物,教条性太强;而剩下的就是一页一页充满心理测试题,就像那阵子流行的以星座测性格、友谊、爱情的书,总让人感到怀疑,因为一点理论也没有;极少数的书是属于“理论+实例”的,可在我看来,也着实不敢恭维,因为所谓“实例”不过是一两句话,其余的便是老掉牙的“训导”。为了上述原因,我不得不对那套书的“实例”与“理论”心存质疑。可能是时间长了,我对这套书也便渐渐遗忘了。值得庆幸的是,这套书并没有因为我的反对而夭折。当它出版后,有人趁着墨香未散就送了我一套。出于礼貌,我决定硬着头皮把它看完,可当我翻开那本书,便好像被施了魔法,大有一发而不可收的趋势。
这套书是该系列的第一辑,共三本,本本不同。第一本书名叫《快乐方程式》,是以故事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的。书中有两个主人公,一个叫阿薰,一个叫大飞,在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,总是状况不断。看看那一个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,我便好像看见了发生在我周围的故事,是那么的熟悉;而对于他们心思的描写,又都像是我的一样。书就这样再现着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和可能经历的一切,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。更可贵的是,这本书每一章讲述的故事,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。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对或错,确切地说是解决得好或坏,正像我们的生活一样,很多时候都不能简单地只用对或错来加以区分。在每章的最后,作者的引导,决非以老师的口吻在教育或训导谁,而是站在一个“旁观者清”的立场,给以梳理、劝诱亦或是嘉奖。
第二本是《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》,这本书的形式大体与上本相同,只不过它是以实验的方式,让大家逐渐走近心理学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。在此书的每一章中,实验穿插于生活情景中,而后又都会引经据典地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结果。这样,便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,使人们不得不相信,每个结果都在向你揭示着不同的道理。而看过本书的人也肯定都发现了,那些实验绝不是些简简单单的测试或游戏,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大家以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以更冷静的目光去观察状况,以更豁达的心态去看待事物。
第三本是《快乐的自我家园》。这本书在我看来,是形式最为复杂,最需要思考,也最有必要咀嚼的一本。它侧重于对事件的分析,想要引给我们一条路———一条释放苦恼的路。中国古话有云: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”而这本书,就像是老师欲引我们入快乐之门,但那本快乐宝典仍需我们自己去翻开。这本书的最特别之处在于,它与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该书的作者们在网上开了一个名为“美丽心情”的网站,而我刚才所提到的“事件”也被载在网上,由网友们发表意见和建议。这不仅能使你得到他人的意见,并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。
在这里我还不得不提到的是,这套心理小丛书有一个很特别的作者群,他们是上海华东师大心理系的毕业生,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。毕业后他们没有一头钻到理论研究中去,而是进入中学校园当心理老师。在与学生的接触中,他们发现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,然后有针对性地探求解决的办法。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,心理丛书的第一辑才得以诞生。而更为珍贵的是,由于他们真正深入到了学生之中,介入了他们的生活,学生们也与其建立起极为深厚的友谊,本书所有的精彩插图都是学生们为他们的老师所绘制的。
其实,我对这套书所能够告诉大家的也只有这些。但请千万不要由于我语言的贫乏,而认为这套书就只有这么简单。我想,它所具有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是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的。如果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想要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神奇,那么你应该去看一看;但如果我说的话让你产生怀疑,你也不妨读读看,因为我相信,到那时你自会有深切体会的。俗话说得好“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”嘛。